政讯通中心

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村之声网!

农村之声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文化娱乐> 正文

40年前插秧景象重现,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复耕100亩稻田

日期:2021-05-31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插秧机突突突开过,一株株绿油油的幼苗被插到水里,纤细的叶子在水面上随风飘摇。

  这两天,消失了快40年的稻田插秧景象,又重现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在去年试种8亩的基础上,今年,口头村恢复了100亩稻田种植,找回了传统稻耕文化,丰富了农业景观,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再添助力。

  村民介绍,怀沙河穿村而过,口头村水源丰富,因此,约40年前,村前的地就是种水稻的。后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这片地逐渐改种其他作物。加上乡村经济发展,村民富裕起来,村里的私家车多了,为了方便停车,就把原来进村的水渠填了,上面变成了停车位,彻底失去了种植水稻的条件。

  近些年,口头村发展乡村旅游,围绕村域内的圣泉山风景区,形成了“景区+民宿街区+景观农业”的旅游度假产业格局。在提升圣泉山景区配套设施的同时,还要升级配套产业景观。为此,村里特意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先对村南500亩农田进行精心设计,打造花海景观。鲜花盛开时,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为景区及村内旅游业引客,促进了民宿、采摘、旅游观光等多项产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

  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口头村建设了集中的停车场,村内道路禁止停车,为恢复水渠打下基础,并重新引水穿村。去年,口头村试着恢复种植了8亩水稻,因为口头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出的稻米鲜、香、净、黏,品质优良。今年,村里又流转了100亩土地,进行大规模水稻种植,打造景观农田。

  “很多游客都没见过水稻是怎么种的,我们采用传统自然耕作法种植,一方面传承了农耕技艺,一方面增添了农田景观,村里环境更好了,乡村的味道更足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更大了,一举多得。接下来,我们还要打造自己的稻米品牌。”口头村党支部书记翁顺利信心满满地说。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10998459/index.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之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之声网 nczs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