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您好,欢迎您来到农村之声网!

农村之声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致富经> 正文

从“敲竹竿”到手工摘 诏安青梅迎“三赢”

日期:2022-08-06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企业收购奖、收购大户奖、支农信贷奖、镇村服务奖……近日,“中国青梅之乡”诏安县召开全县2022年青梅鲜果稳产保价工作总结会,拿出590万元奖励青梅鲜果收购稳产保价参与者。其中,对按青梅协会倡议的收购指导价收购人工采摘青梅鲜果且总量上万吨的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

  曾几何时,一路低迷的青梅价格挫伤了诏安果农的积极性。用竹竿打青梅的采摘方式,更使得产业面临危局。为扭转这种局面,诏安县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奖励,鼓励引导农民采摘青梅从“敲竹竿”变为手工摘。

  看着不起眼的一个小举动,其实是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诏安县从1公斤3.4元的保护价入手,变更青梅采摘方式,从源头把控青梅品质,带来了“三赢”的效果:企业收到了梦寐以求的优质果,农民卖出了增收致富的好价钱,整个产业走出了持续多年的恶性循环。

  “敲竹竿”带来恶性循环

  本年度青梅采摘工作已于近日圆满收官。说到青梅价格,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村民沈永球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自己种青梅已经30多年了,经历了青梅1公斤14元的黄金期和价格暴跌期。

  “采梅是我们的特长。以前,我们出去打工一天才挣八九元左右。卖两斤青梅就达八九元了。”沈永球回忆,早在20世纪80年代,诏安县就规模化种植青梅。青梅热销带动更多农民种植。最高峰的时候,全县种植20万亩,产量近20万吨。但紧随其后的就是供大于求、果贱伤农的老故事。2000年后,青梅价格暴跌,一度跌到每公斤7毛钱。同期,人工价格上涨。不得已,果农们用“敲竹竿”方式采摘青梅。

  “青梅价不高,上去采费功夫。你收敲,他收敲,收来收去,形成一股风。敲的、采的价格一样,谁傻谁采。”沈永球说,从那个时候开始,竹竿就成了采摘青梅的标配。这一敲,就是十几年。另一方面,青梅的低价格引来了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在不长的时间里,诏安聚集了130多家青梅加工企业,年销售能力达20万吨。来自台湾的杨荣辉,就是第一个到诏安投资办青梅加工厂的商人。荣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辉告诉记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诏安青梅以半成品的方式出口日本,一吨干湿梅平均利润1000元。这对青梅的品质品相要求并不高。可如今,他们的青梅加工不断升级,成品一吨至少有利润5000元。这对青梅的品质品相要求高多了。

  “用竹竿敲下来的青梅,只有三成多能加工成有更高附加值的精品果。如果是手工摘梅,精品果可以达到90%。”杨荣辉说。显然,手工采摘更适合升级后的加工企业。而当企业着手升级时,却发现诏安的青梅种植扯他们的后腿。

  “我们一年需从外面买进青梅鲜果6万~8万吨,占比大约40%。”诏安县青梅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吴雄明叹了口气。诏安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青梅主产区。然而,诏安县的青梅加工还需要从外地进货。这说起来让人难以想象。但事实是,产业发展了,诏安青梅的产量和品质却跟不上了。在吴雄明看来,根源在“敲竹竿”采摘。

  “低于成本价的时候,农民就把青梅当作一种副业。他们平时出去打工,等到青梅可以采收时,忙个十几天,马上又出去打工,也不管理、施肥、修剪、除草,导致品质和产量都在衰退。”吴雄明说,如今,诏安青梅种植面积只剩下13万亩,产量不到8万吨。青梅果园里,青梅枝条密密麻麻挨在一起,显然不少果树很久没有修剪了。

  “再这样发展一两年,可能诏安这个产业就没了。”杨荣辉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台湾青梅产业曾经经历极盛到强衰过程。果农用竹竿敲打青梅,产业慢慢没落。企业家将青梅加工业转移到诏安来,但也十分担心发生像台湾那样的恶性循环。没了原料,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为了保证收购的青梅果品质,荣祺食品两年前探索通过调高价格鼓励果农手工摘梅,然而并没有成功。

  全县青梅一二三产增收超6亿元

  诏安青梅作为曾经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果”,如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重新打响品牌?

  今年3月29日,青梅上市前夕,诏安县召开青梅鲜果上市稳产保价工作推进会,并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会议倡导不低于1公斤3.4元保护性收购价,鼓励果农采取手工采摘方式,对青梅鲜果进行分级处理,提高青梅鲜果销售的商品率,有效增加收益。凡是在青梅鲜果稳产保价活动中严格落实协会倡议的企业和个人,政府将拿出真金白银给予奖励。

  “政府有政策推动,加上企业执行,这事儿准能成。”诏安县太平镇科下村村民沈炳成翻出手机视频:青梅收购季节,果农们骑着摩托车在收购点前排起了长龙。这么火热的场景,这么高的收购价,果农们好多年没经历了。

  吴雄明介绍,初步测算,手工采摘青梅优果率在80%左右,不仅收购价格高,而且还能大大延长采摘周期,提升两成的青梅产量。据统计,今年的收购季,诏安青梅产量达7.5万吨,鲜果产值超3亿元,撬动全县青梅一二三产产值增收超6亿元。“去年,这种梅一斤收购价才几毛钱。今年一斤一块七。今年不敲,傻人有傻福。一亩地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沈炳成说。

  红星乡紫梅山庄是诏安县打造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之一。在这里有树龄达30多年的老青梅树,被间伐、矮化、压枝整形。“标准化果园,有两方面要做,一个是果树的矮化,第二个是农业机械化的运用。矮化过的,我们有80%以上的果实可以达到3.5厘米以上。2.6厘米以上就是标准果。”诏安县紫梅山果酒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舟说。

  不仅如此,该山庄投入了智慧果园系统。通过在梅树林里加装传感器,进一步监控果园的种植环境以及土壤肥分的变化。当地政府希望,这样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越来越多,到时候,青梅才算得上提质增效、脱胎换骨。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zz/202206/t20220610_592823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之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之声网 nczsw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